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工作动态 > 工作研究  
2017年度全市文化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
文章来源:bt365在线投注    发布时间:2017-03-10

坚持创建带动  建设文化武宁

武宁县人民政府

(2017年3月3)

   

武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是全国文化先进县。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以“设施标准化、服务均等化、活动品牌化”为目标,开拓创新、致力实践,着力构建“人人享有·人人参与”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高位推动,保障文化事业发展

武宁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化工作,为文化事业发展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去年5月份,全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动员会召开后,县委、县政府尤其是主要领导专题听取了全市创建动员会的主要精神汇报,对创建工作作出了明确指示。在深入乡、村专题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武宁实际,制定出台了《武宁县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方案》、《武宁县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了县、乡、村三级创建任务及时间节点;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和宣传部长任副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常务副组长,文化、财政、发改、人社等相关单位为成员的武宁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召开了高规格的全县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动员会,并层层签订了创建责任状。

创建工作重点在农村、关键在资金,为此,我们采取“向上争一点、政府拿一点、群众筹一点”的办法,强化资金保障,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一是争项争资。近几年,积极争取上级文化、体育等各类专项建设资金1000多万元,用于“三馆一站”和农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二是县级投入。从2015年起,县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建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乡村文化活动中心、文体小广场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三是乡镇配套。各乡镇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支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如甫田乡投入300多万,完成了甫田乡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广场建设;四是部门帮扶。县创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切实整合资金,全力支持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同时,全县所有新农村建设挂点帮扶单位,每年拿出2万元以上用于帮扶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五是群众自筹。政府的高位推动,部门的强力帮扶,激发了群众自办文化的热情。宋溪镇王埠村村级自筹资金260万元,建成了集文化活动室、文体小广场、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文化宣传栏、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健身设施于一体的基础设施建设典型示范村

二、整合资源,推动文化设施建设

始终把文化设施建设作为首要工程来抓,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做到文化活动有阵地、有平台,让群众尽享文化惠民成果。

(一)提升县级场馆建设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重点项目建设,投资近5个亿,建设了由城市展览馆、博物馆、剧院、文化大舞台和文化广场、万福广场、山水广场等大型广场

(二)完善乡镇场所建设新建和改扩建了19个乡镇文化站综合楼,面积近7000平方米。其中鲁溪文化站就投入400多万元,建成了文化广场、多功能活动厅、图书阅览室、共享工程服务点等功能的活动场所,受到国家文化部、省、市文化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鲁溪镇基层文化服务站荣获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示范点。目前,全县乡镇公共文化设施基本实现了“十个一”目标。

(三)推进村级文化中心建设全县共建立了191文化活动室,建成了183个村级农家书屋;建起了1个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19个基层站点和183个基层服务点。其中,鲁溪镇大桥村农家书屋荣获全国农家书屋示范点。到现在为止,一半行政村公共文化服务实现了“六个一”目标。

三、创新方式,实现文化服务突破

通过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丰富了群众精神生活,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一)注重抓好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县委、县政府把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文化强县”的重要保障来抓,在稳定专业队伍、引进文化人才的同时,大力培育业余和乡土文化人才。目前,全县拥有各类专业文艺人才200多人、业余文艺骨干400多人、乡土文艺人才900多人;县文化部门依托“三馆一站”等免费开放平台,为文化人才及文艺爱好者提供日常排练、活动场所,还积极邀请、组织他们参加县里的各类大型文化活动。

(二)注重提升文化活动影响群众不仅需要享有文化,更期盼参与文化活动。我们通过政府“搭台”,激发群众“唱戏”,不断提高群众的享有度、参与度。一方面,政府“搭台”。充分发挥文化部门和专业文艺团队的主力军作用,精心组织开展农村文化“三项活动”,不断满足群众多元文化需求。每年组织送戏下乡300多场、送电影下乡2800多场,组织开展艺术培训、指导,每年下乡辅导达600多人次。同时,注重举办高质量、高品味的品牌文化活动,每年举办的中老年艺术节、青少年艺术节受到全县中老年人和青少年人的热烈吹捧,“山水情·文化韵”品牌活动、民间采茶戏公演更是每场都吸引近万名观众观看。另一方面,群众“唱戏”。在政府和文化部门的带动和引导下,激发了农民自办文化的热情,全县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先后成立了县夕阳红剧团、县老干局茶戏团县城六社区剧团等民间演艺团体和乡镇业余剧团,村文艺队也遍布农村。广场舞大赛、农村艺术节等一大批有特色、有品位的村级自办文化活动如火如荼。

(三)注重抓好文化便民服务创新服务方式。县文广新局每年组织文艺骨干到偏远山村和中小学校开展文化讲座和文艺辅导,深入农村播放群众所需的种养、加工等方面的科教片,并试行县、乡及中小学图书馆总分馆制的一体运行模式,实现图书通借通还,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同时,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将政务公开、文化动态、农业科普知识等文化资源输送到千家万户。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县前期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标准,仍存在差距我们将按照此次现场动员会精神,进一步强化举措,创新实干,确保顺利实现创建目标。

 

坚持实干创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升级

——在全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现场会

暨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会上的发言

瑞昌市文广新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实施的第三天,九江市委、市政府就在美丽的山水武宁召开了全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现场会暨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会,体现了九江市委、市政府对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视和践行《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高度自觉,必将坚定文广新系统全体干部职工推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回顾过去的一年,在九江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文广新局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下,我市始终坚持以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紧紧围绕文化惠民、乐民、育民目标,以创促建,以创促管,以创促变,公共文化管理和运行机制更加健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更加有力。现将我市过去一年文化工作简要汇报如下,不到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落实责任,加大投入,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更加有力

近年来,瑞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评,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同时建立了公共文化综合协调机制,尤其是我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从工业发展到民生共享,从城市建设到秀美乡村,从对外开放到党的建设,每一个章节都对文化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通篇贯穿了文化建设的丰富内涵,为我们做好文化工作提供了坚强的引领。2016年,我市对文化工作投入进一步加大,安排了300余万元资金用于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其中100余万元专门用于15个贫困村文体广场设施建设,70万元用于开展民间文化艺术普查和组织编纂《人文瑞昌》丛书40余万元用于推动广电户户通工程,先后改造提升了南阳、武蛟、洪下、白杨等文化站场馆设施,完成了洪一、码头、南义、范镇等乡镇完成百姓大舞台建设,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更加健全。

二、创新管理,提升效能,打造“县聘县管乡用”的基层文化站管理“瑞昌样板”

我市从着力破解乡镇综合文化站人才缺乏、利用率不高、文化经费投入不足以及村级文化活动无固定场所、无保障性开放时间等普遍共性问题出发,创新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机制,探索出了“县聘县管乡用”管理模式。通过公开招考、政府购买服务、内部调剂人员结构等途径,聘用了一批大学生到基层文化站,使每个基层文化站在编人员达到2名。对全部乡镇文化站干部实行“编制在局、工作在乡、资金统筹、培训统一、双重管理、双重考核”管理,并逐步向村、社区一级文化阵地纵深推进,通过建立考核评价、完善服务机制、丰富服务内容、优化服务环境、创建服务品牌、强化服务效能,促进“县聘县管乡用”管理模式优化升级,有效提升了基层文化场所管理和服务水平。

三、突出特色,市乡联动,打造了一批特色文化乡镇

以建设“有文化礼堂、有文艺团队、有展览展示、有传统民俗、有道德教育、有村规民约、有辅导培训、有长效机制”等为示范引领,整合利用各类基础文化资源,带动乡、村特色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基地建设,促进特色文化和旅游经济深入融合发展,重点打造了武蛟“铁肩膀”精神全市党员教育和特色文化展示基地建设,编制了夏畈镇剪纸文化特色小镇发展规划,“夏畈青铜剪纸文化”、“南义竹编文化”、“洪一红色文化”、“青山生态和宗教文化”等特色文化小镇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基本形成了“一镇(街)一品牌,一村(社区)一特色”的特色文化发展格局。

四、贴近基层,服务民生,城乡文化惠民活动深入人心

一是不断推动“文化三下乡”活动向行政村、社区、学校延伸,年均开展“亲民惠民爱民”文化节、“文艺下基层”、“结对子、种文化”帮扶活动120余场次,年均送戏120场、送电影4000余场、送书4000册、送讲座展览140余场,我市文化志愿者数据库人数达到500人,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均组建了文艺志愿服务轻骑兵队伍,全市9大文艺协会、3大艺术团、40余个业余剧团、400多支文艺队活跃城乡,基层群众可就近享受免费文化服务,实现了每个乡镇年组织开展3场以上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的目标。二是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激励机制。引导瑞昌北京商会筹集资金60余万元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惠民文化演出,天牛文化传媒举办了“我要上春晚”戏曲系列和春节黄梅戏名家展演,为全市奉献10余场文化大餐三是形成了“亲民惠民爱民”文化节、“群众文化大舞台”文艺汇演、廉政文艺汇演、书画摄影作品展、非遗精品展、黄梅戏名家演出等特色常态化文化品牌,年举办各类大型群众性文艺活动30余场次。我市三名草根文化志愿者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举办的黄梅戏名家名票组团战中分别摘得团体银奖和铜奖,并举办了回乡汇报演出。

五、强化保护,推动传承,擦亮城市文化名片

一是投资6000多万元的铜岭遗址博物馆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推动铜岭铜矿遗址列入国家《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年接待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客商40余批次。二是扎实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非遗项目资料收集、技艺保护与传承、对外交流展示再创佳绩,瑞昌市图书馆荣获江西省古籍保护工作先进单位,瑞昌剪纸先后代表江西参加了山东济南“江西风景独好”旅游招商活动、深圳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和“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广西行活动,广受好评。三是开展“剪纸情-竹编艺-采茶承”非遗精品进万家展示展演活动,推动“非遗”产品市场化和精品创作,省级非遗传承人朱朴光两部剪纸作品《共饮甘泉》和《光辉历程》被江西省纪委收藏。

虽然前期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上级要求和人民群众需求相比还存在不足,尤其是与兄弟县市比较还存在诸多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深入践行《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认真学习武宁县好经验、好做法,持之以恒抓创建,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加快建设“五大九江”凝聚正能量,为九江全面崛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机构简介 | 联系我们 | 办事服务 | 信息公开 | 公众互动 |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江西省九江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赣ICP备15000135号-1
办公地址:九江市八里湖大道166号市民服务中心西楼D411室 网站信箱:jjswxj@jiujiang.gov.cn